十大工業城市九個在南方 深圳上海蘇州居前三 |
|
聲明:信息均來源網絡,該文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|
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、高端裝備、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車、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659.91億元,比上年增長3.8%,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.4個百分點,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.6%。
長三角的另一個城市蘇州去年工業增加值達到8240.37億元。改革開放之后,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,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。其中,蘇州下轄的昆山是臺商投資集中區,曾以“筆記本電腦之城”聞名,高峰時期全球新上市的筆記本電腦每三臺就有一臺產自昆山。
去年蘇州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.31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6.1%。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.12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8.5%;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.12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4.6%。
幾年前工業產值曾與上述三市并駕齊驅的天津,這兩年放緩了增長的步伐。2018年,天津工業增加值為6962.71億元,位居第四位,獨自處于6000億元梯隊。
重慶、成都和廣州的工業增加值都介于5500億元到6000億元之間,分列五到七位。其中成都的表現比較突出,去年成都全部工業增加值達5663.75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7.6%。八大特色優勢產業中,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長14.3%,機械產業增長13.9%。
彭澎說,成都這幾年充分抓住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機會,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,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入駐,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群,在中西部城市中的表現十分突出。
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也對第一財經分析,城市的產業變遷都是此消彼長的,過去一些城市憑借傳統制造業表現比較亮眼,但如今傳統制造業面臨成本瓶頸以及市場飽和的約束。相比之下,高端制造業產品很多還要依賴進口,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因此高端制造發展得好的城市,在當前乃至未來的城市競爭中也會更具有競爭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前十名的城市中,除了天津之外,其余九個城市全部位于南方地區,長江經濟帶更是占了7個之多,可見長江流域也是我國目前工業制造業最為集中的區域。
從沿海與內陸的分布來看,沿海地區有7個,其中長三角有4個,分別是上海、蘇州、無錫、寧波;珠三角有兩個,分別是深圳和廣州;京津冀有天津1個;中西部地區有3個,分別是重慶、成都和武漢,這三個城市也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,是中西部的大區中心城市和高教大市。
東北沒有一個城市入圍前十。2018年,東北GDP總量最大的大連工業增加值為2633億元,沈陽和哈爾濱則都低于2000億元。
制造業沒有過時
盡管近年來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,但對各大城市來說,工業制造業仍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。制造業如何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、先進制造業轉變十分關鍵。當前包括杭州、上海、南京等各大城市都在積
|
|
[關閉] [頂部] |
免責聲明:該文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(QQ:2969777852),我們立刻刪除。內容均來源于原創和網絡轉載,僅供參考查閱,無任何盈利目的,所有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,與本網站無關。本信息真實性未經114信息網證實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 |
|
|
|
|
|
 |
最新資訊 |
|
|
 |
|
|
 |
熱門文章 |
|
|
 |
|
|